正在加载

如何界定“构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行为标准

  • 作者: 朱婧一
  • 来源: 投稿
  • 2025-01-01


一、如何界定“构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行为标准

构成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行为标准

一、主体要件

银行、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二、客观要件

违反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违反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关系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配偶的父母、子女的配偶等。

数额较大:

贷款数额达到一定标准,具体标准由法律或司法解释规定。

造成损失:

贷款发放后,造成金融机构资金损失。

三、主观要件

故意:明知是关系人,仍违规发放贷款。

过失:疏忽大意,未尽到必要的审查义务,导致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四、其他要件

贷款未经审批:未经金融机构内部审批程序,擅自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贷款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向关系人发放的贷款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借款人,如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等。

贷款用途不当:贷款用于非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违法用途。

五、免责情形

贷款发放符合金融监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贷款发放经过金融机构内部审批程序。

贷款用途符合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合法用途。

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和违法发放贷款罪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

定义:

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向其关系人发放贷款的行为。

关系人: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近亲属

实际控制人及其近亲属

其他与金融机构有密切关联关系的人员

违法发放贷款罪

定义:

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行为。

违法情形:

超过贷款限额

未经贷前调查

未按规定使用贷款资金

贷款用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情形

区别:

主体不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主体是金融机构,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主体可以是金融机构或其他发放贷款的单位。

对象不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对象是关系人,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对象是任何借款人。

目的不同: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目的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刑罚:

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违法发放贷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三、违法发放贷款罪中关系人的范围,依照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二的规定

四、违法向关系人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是

主体要件:国家工作人员

客观要件:

违反国家规定

向关系人发放贷款

主观要件:

故意

谋取不正当利益

客体要件:国家金融管理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