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 最高人民法院)

  • 作者: 张岁桉
  • 来源: 投稿
  • 2024-04-23


1、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

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

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是指银行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时未按照法定程序和条件,或者超越权限,或者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贷款凭证或者会计账簿,造成损失的犯罪行为。

构成要件

1. 主体要件:只能是银行工作人员,即在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中从事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

2. 客观要件:

- 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包括违反贷款条件、审查手续、贷款金额等规定。

- 超越权限发放贷款,即在没有获得上级授权的情况下擅自发放贷款。

- 伪造、变造、隐匿、毁灭贷款凭证或会计账簿,以掩盖违法发放贷款的事实。

3. 主观要件:必须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犯罪故意。

4. 结果要件:造成损失,金额较大。

刑罚

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的刑罚为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银行应当:

1. 建立健全贷款审查制度,严格执行贷款条件和手续。

2. 加强对信贷工作人员的监督,防止擅自发放贷款。

3. 定期核查贷款凭证和会计账簿,及时发现并纠正违法行为。

2、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 最高人民法院

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5条第二款规定的罪名。本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等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8号)中对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的构成要件进行了明确。

构成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行为人必须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或者其他组织人员;

2、行为人必须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

3、发放贷款数额较大;

4、行为人的行为情节严重。

其中,“国家规定”是指有关银行贷款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贷款金额巨大,或者贷款对象资格不符合国家规定;

2、贷款手续不完备,或者未经贷款审批程序;

3、贷款用途未经批准,或者贷款被挪用;

4、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违法发放贷款罪是刑事案件吗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刑事性质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发放贷款,情节严重的犯罪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175条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刑事犯罪,是侵犯金融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为了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 主体要件:行为人必须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具有放贷审批、发放等职责。

2. 客体要件: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3. 客观要件:行为人违反国家规定,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发放贷款,且贷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4. 主观要件: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法,且具有故意或者过失。

需要注意的是,违法发放贷款罪与经济犯罪中的贷款诈骗罪有区别。贷款诈骗罪是行为人以骗取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或者票据承兑、信用证等行为。

4、违法发放银行贷款罪立案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