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间借贷收取高息是否违法

  • 作者: 刘语现
  • 来源: 投稿
  • 2024-12-29


一、民间借贷收取高息是否违法

是否违法取决于具体情况:

合法情况:

借款合同约定利率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违法情况:

借款合同约定利率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借款人未满18周岁。

出借人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迫使借款人签订借款合同。

借款合同中存在欺诈、胁迫等无效条款。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10条: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借款合同约定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合同对逾期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逾期利息。

后果:

违法收取高息的借款合同无效。

出借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借款人可以拒绝支付超过合法利率的部分利息。

二、民间借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法律后果

民间借贷收取高额利息的法律后果

1. 民事责任

利息无效:超过法定利率四倍的部分利息无效。

本金返还: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法定利率四倍的部分利息。

损害赔偿:出借人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借款人可以要求出借人赔偿由此造成的损失。

2. 行政责任

行政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可以对收取高额利息的出借人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

纳入征信系统:出借人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可能会被纳入征信系统,影响其未来的信贷活动。

3. 刑事责任

非法经营罪:如果出借人以营利为目的,多次收取高额利息,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敲诈勒索罪:如果出借人通过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借款人支付高额利息,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法定利率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四倍。

举报途径

如果发现民间借贷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可以向以下部门举报:

公安机关

市场监管部门

银保监会
人民银行

三、民间借贷收取高利息法律怎么判

民间借贷收取高利息的法律判决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条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此利率的部分,债务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

法律后果:

无效:超过法定利率四倍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返还利息:债务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超过法定利率的部分利息。

刑事责任:如果出借人以暴力、威胁等手段强迫债务人支付高利息,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司法实践:

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通常会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判决:

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法院会优先保护债务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其因高利息而遭受损失。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院会打击高利贷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综合考虑案情:法院会综合考虑案情,包括借贷金额、期限、用途等因素,做出公正的判决。

建议:

借贷时,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或平台。

借贷前,应仔细阅读借贷合同,明确利率、还款方式等条款。

如果遇到高利贷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或人民法院举报。

四、民间借贷收取高息是否违法行为

民间借贷收取高息是否违法行为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211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

违法性判断:

民间借贷收取高息是否违法,需要根据以下因素判断:

1. 利率是否超过法定保护利率

法定保护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目前为年利率24%。

超过法定保护利率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2. 利率是否显失公平

即利息明显高于同类借贷的正常利率水平。

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会综合考虑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借款用途、借款人资信状况等因素,判断利率是否显失公平。

3. 是否存在高利贷行为

高利贷是指以明显高于正常利率的利息出借资金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25条,以高利贷牟取非法利益,情节严重的,构成犯罪。

法律后果:

1. 超过法定保护利率部分的利息无效

超过法定保护利率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无需偿还。

2. 显失公平的利息可予调整

法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显失公平的利息进行调整,降低至合理水平。

3. 高利贷行为构成犯罪

以高利贷牟取非法利益,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建议:

为了避免民间借贷纠纷,建议借贷双方在借贷前协商好利率,并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利率应合理合法,避免因高息而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