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余成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怎么计算利息(摊余成本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区别)
- 作者: 陈朵初
- 来源: 投稿
- 2024-04-24
1、摊余成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怎么计算利息
摊余成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息计算
摊余成本到期一次还本付息(ABCP)债券是一种将利息收入平摊至债券期限的债券。利息计算方式如下:
1. 计算债券票面价值(PV)
PV = 面值 每张债券数量
2. 计算年金因子(AF)
AF = [1 - (1 + r)^(-n)] / r
其中:
r 为年利率
n 为债券期限
3. 计算每期利息(I)
I = PV AF r
4. 计算到期还本金(P)
P = 面值
5. 计算累积利息(AI)
AI = I n
6. 计算摊余成本(AC)
AC = PV + AI - P
7. 计算摊余利息(AIp)
AIp = AC / n - I
其中:
AIp 为每年摊余利息
示例:
假设一张面值为 100 元的 ABCP 债券,年利率为 5%,期限为 3 年。
PV = 100 元
AF = [1 - (1 + 0.05)^(-3)] / 0.05 = 2.7232
I = 100 元 2.7232 0.05 = 13.62 元
P = 100 元
AI = 13.62 元 3 = 40.86 元
AC = 100 元 + 40.86 元 - 100 元 = 40.86 元
AIp = 40.86 元 / 3 - 13.62 元 = 4.95 元
因此,每年的摊余利息为 4.95 元。
2、摊余成本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和一次还本付息的区别
摊余成本法一次还本分期付息与一次还本付息的区别
摊余成本法是债券会计的一种方法,涉及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按持有时平均分配到每期收益中。对于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和一次还本付息这两种债券类型,摊余成本法的应用方式有所不同。
一次还本分期付息
在这种情况下,债券的本金在到期日一次性返还,而利息按定期支付。摊余成本法将债券的溢价或折价分配到各个利息支付期。这会导致利息支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因为债券的价格逐渐接近到期价值。
一次还本付息
相反,一次还本付息债券的本金和利息都在到期日一次性支付。摊余成本法在这种情况下不适用,因为债券没有任何溢价或折价需要分配。
关键区别
本金返还时间: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在到期日返还本金,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在发行时返还本金。
利息支付方式: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定期支付利息,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只在到期日支付利息。
摊余成本法的应用:摊余成本法适用于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但对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不适用。
选择标准
选择哪种债券类型取决于投资者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债券适合寻求定期收入的投资者,而一次还本付息债券则适合希望在到期日获得一次性大额付款的投资者。
3、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会计分录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会计分录
当企业持有的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债券采用摊余成本计量时,会计分录如下:
购买债券
借:长期投资-债券
贷:现金
债券到期后收取本金
借:现金
贷:长期投资-债券
到期前定期收取利息
借:利息收入
贷:长期投资-债券
利息费用确认
借:利息费用
贷:长期投资-债券
利息费用计算公式:
利息费用 = 摊余成本 × (债券利率 - 有效利率)
有效利率计算公式:
有效利率 = (当期利息收入 + 本期到期的利息收入 + 本期偿还本金)/ 债券到期后的余额
摊余成本计算公式:
摊余成本 = (购买成本 - 摊销利息收入 + 摊销利息费用)/ 到期后的债券面值
注意:
摊销利息收入和摊销利息费用是针对持有期间的调整,旨在将债券的购买成本平摊到其持有期内。
到期后的余额是指债券剩余的未偿还本金。
摊余成本计量法适用于长期持有的债券,且该债券不准备在到期前出售。
4、以摊余成本计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以摊余成本计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在债券会计中,"以摊余成本计量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是指一种会计方法,将债券按照摊余成本进行会计处理,至到期日一次性确认利息收入和本金收益。
计量方法
在债券取得时,按照实际取得成本计入摊余成本。
每期计提利息收入,根据票面利率和已持有的债券面值计算,并记入应收利息。
定期调整摊余成本,将计提的利息收入从摊余成本中扣除,将票面利率与有效利率之间的利息差额计入摊余成本。
到期日一次性确认未计提的利息收入和本金收益,并冲减债券摊余成本。
优点
简化会计处理,减少每期利息收入的波动。
提高债券收益率的稳定性。
符合长期投资者持有的债券特点。
适用范围
投资于债券并预计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者。
持有利率固定、偿还本息确定的债券。
注意事项
债券市场价格波动不会影响账面价值。
如果债券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发生较大差异,可能需要进行减值测试。
对于发行次级债券或高风险债券,采用这种方法可能存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