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农村借贷中的二分利息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 作者: 张泽夕
  • 来源: 投稿
  • 2024-12-22


一、农村借贷中的二分利息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二分利息的定义

二分利息是指借款人向放款人支付的利息,其年利率为 24%。

法律保护

《民法典》第 680 条规定,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26 条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超过年利率 24%,超过年利率 24%的部分无效。

因此,二分利息受到法律保护,但仅限于年利率不超过 24% 的部分。

超过二分利息的部分

如果借款利率超过年利率 24%,则超过部分无效。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部分的利息,或者要求法院撤销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

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一般会支持借款人的主张,认定超过二分利息的部分无效。例如:

2021 年,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借款利率为年利率 36%。法院判决,超过二分利息的部分无效,借款人无需支付。

注意事项

借款人应注意以下事项:

借款前应明确约定利息,并确保利率不超过年利率 24%。

如果借款利率超过二分利息,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部分的利息。

如果放款人要求支付超过二分利息,借款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

二、农村借贷中的二分利息是否受到法律保护呢

农村借贷中的二分利息是否受到法律保护?

答案: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6条规定:

>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因此,农村借贷中的二分利息(年利率72%)超过了法律规定的年利率上限36%,属于无效约定,不受法律保护。

法律后果:

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利息约定无效。

借款人有权要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出借人不得要求借款人支付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

三、2021年民间借贷2分利息会犯罪吗

根据《刑法》第175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民间借贷利息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利息是否过高:民间借贷利息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四倍。超过四倍的,属于高利贷行为,可能构成犯罪。

借贷方式是否合法:民间借贷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手段逼迫他人借贷。

借贷目的是否正当:民间借贷不得用于非法活动,如赌博、洗钱等。

借贷人是否具有偿还能力:借贷人必须具有偿还能力,否则可能构成诈骗罪。

2分利息是否构成犯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如果利息过高,借贷方式非法,借贷目的不正当,借贷人没有偿还能力,则可能构成犯罪。

四、民间借贷所说的二分利息是什么意思

民间借贷中的“二分利息”是指借款人每月向贷款人支付借款金额的 2% 作为利息。

例如,如果借款金额为 10,000 元,则借款人每月需要支付 10,000 元 x 2% = 200 元的利息。

“二分利息”通常以年利率表示,即 24%(2% x 12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