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银行信贷五级分类具体包括哪些等级

  • 作者: 张婉若
  • 来源: 投稿
  • 2024-08-26


一、银行信贷五级分类具体包括哪些等级

银行信贷五级分类具体包括以下五个等级:

1. 正常类(1级):借款人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不存在任何逾期或违约行为。

2. 关注类(2级):借款人出现轻微的逾期或违约行为,但逾期时间不超过90天,且借款人已采取措施纠正违约行为。

3. 次级类(3级):借款人出现较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逾期时间超过90天但不超过180天,且借款人已采取措施纠正违约行为,但效果不明显。

4. 可疑类(4级):借款人出现重大逾期或违约行为,逾期时间超过180天,且借款人已采取措施纠正违约行为,但效果不明显,或借款人已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恶化等情况。

5. 损失类(5级):借款人已出现实质性违约,且已无法通过采取措施纠正违约行为,或借款人已破产或清算。

二、银行信贷五级分类具体包括哪些等级业务

银行信贷五级分类具体包括以下等级业务:

1. 正常类(1级):借款人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不存在任何逾期或违约行为。

2. 关注类(2级):借款人出现轻微的逾期或违约行为,但逾期时间不超过90天,且借款人有能力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

3. 次级类(3级):借款人出现较严重的逾期或违约行为,逾期时间超过90天但不超过180天,且借款人有能力按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但需要采取一定措施。

4. 可疑类(4级):借款人出现重大逾期或违约行为,逾期时间超过180天,且借款人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5. 损失类(5级):借款人已无力偿还贷款本息,且已发生实质性损失。

三、银行对贷款实施五级分类的标准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标准

一、正常类

贷款人按合同约定及时足额还本付息,无逾期或违约行为。

贷款人财务状况良好,经营稳定,有足够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

贷款用途符合合同约定,无挪用或违规使用情况。

二、关注类

贷款人出现轻微逾期或违约行为,但已及时纠正。

贷款人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出现轻微波动,但仍有较强的偿债能力。

贷款用途基本符合合同约定,但存在轻微违规使用情况。

三、次级类

贷款人出现较长时间逾期或违约行为,但仍有较强的偿债意愿和能力。

贷款人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出现较大波动,但仍有较好的偿债前景。

贷款用途存在较大违规使用情况,但未造成重大损失。

四、可疑类

贷款人出现较长时间逾期或违约行为,偿债意愿或能力较弱。

贷款人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出现严重恶化,偿债前景不明朗。

贷款用途存在重大违规使用情况,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类

贷款人已无力偿还贷款,或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贷款人财务状况或经营状况已完全恶化,无偿债能力。

贷款用途存在严重违规使用情况,造成重大损失。

四、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

一、目的

建立健全银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制度,有效识别和管理贷款风险,保障信贷资产质量,维护金融稳定。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发放的所有贷款业务。

三、分类标准

贷款分类分为五级:

正常类(1级):贷款按合同约定正常还本付息,不存在任何实质性风险。

关注类(2级):贷款出现轻微逾期或其他轻微风险迹象,但未对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回造成实质性影响。

次级类(3级):贷款出现较明显的逾期或其他风险迹象,对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回造成一定影响,但仍有较大的收回可能性。

可疑类(4级):贷款出现重大逾期或其他严重风险迹象,对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收回造成较大影响,收回可能性较小。

损失类(5级):贷款已发生实质性损失,收回可能性极小或已无收回价值。

四、分类程序

定期分类:金融机构应定期对贷款进行分类,一般为每季度一次。

临时分类:当贷款出现重大风险变化时,金融机构应及时进行临时分类。

分类依据:金融机构应根据贷款的还款情况、担保情况、借款人财务状况、行业风险等因素综合判断贷款风险等级。

五、分类管理

正常类:加强贷后管理,定期监测贷款情况。

关注类:加强贷后管理,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如调整还款计划、增加担保等。

次级类:采取积极措施催收贷款,必要时可采取法律手段。

可疑类:加大催收力度,做好贷款损失准备,必要时可采取破产清算等措施。

损失类:核销贷款损失,并采取措施追偿剩余债务。

六、信息披露

金融机构应定期向监管部门和社会公众披露贷款分类信息,包括贷款余额、分类比例等。

七、监督管理

监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金融机构贷款分类管理情况,对违反本办法的机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

八、附则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