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加载

民事借贷与民间借贷有何本质区别

  • 作者: 杨芊昱
  • 来源: 投稿
  • 2024-08-12


一、民事借贷与民间借贷有何本质区别

民事借贷与民间借贷的本质区别

1. 法律依据

民事借贷:受《民法典》合同编的规范。

民间借贷:受《民法典》合同编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范。

2. 主体范围

民事借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均可成为借贷主体。

民间借贷:自然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

3. 利率限制

民事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四倍。

民间借贷:利率不受法律限制,但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案件时,会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利率。

4. 诉讼时效

民事借贷:诉讼时效为三年。

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两年。

5. 担保形式

民事借贷:可以有抵押、质押、保证等担保形式。

民间借贷:一般以借条或欠条作为凭证,担保形式较少。

6. 证据要求

民事借贷:需要有书面借据或其他书面证据。

民间借贷:可以有书面借据、欠条、转账记录等证据。

7. 违约责任

民事借贷: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利息、赔偿损失等。

民间借贷: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法院在审理时会考虑民间借贷的特殊性,酌情处理。

民事借贷和民间借贷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依据、主体范围、利率限制、诉讼时效、担保形式、证据要求和违约责任。民事借贷受法律保护更全面,而民间借贷则更灵活,但风险也更大。

二、民间借贷纠纷还是民事借贷纠纷

民间借贷纠纷和民事借贷纠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民间借贷纠纷

指发生在自然人之间,不具有商业性质的借贷纠纷。

借款人通常是个人,借款用途也多为个人消费或家庭开支。

借贷双方通常没有签订书面借款合同,或者合同内容不规范。

民事借贷纠纷

指发生在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具有商业性质的借贷纠纷。

借款人可以是个人、企业或其他组织,借款用途通常与经营活动或投资有关。

借贷双方通常会签订书面借款合同,合同内容规范且具有法律效力。

区别

主体不同:民间借贷纠纷的主体是自然人,而民事借贷纠纷的主体可以是民事主体。

性质不同:民间借贷纠纷不具有商业性质,而民事借贷纠纷具有商业性质。

合同形式不同:民间借贷纠纷通常没有书面借款合同,而民事借贷纠纷通常会签订书面借款合同。

处理方式

民间借贷纠纷: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民事借贷纠纷: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等方式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民间借贷纠纷和民事借贷纠纷的处理方式可能存在差异,具体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而定。

三、民事借贷和民间借贷的区别

民事借贷

定义: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受《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约束。

主体:借款人和出借人均为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形式:可以是书面形式(借条、合同等)或口头形式。

利率:原则上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上限(目前为年利率24%)。

担保:可以有担保(如抵押、质押、保证等),也可以无担保。

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从借款到期之日起计算。

民间借贷

定义:自然人之间发生的借贷关系,不受《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约束,而是受民间习俗和惯例的约束。

主体:借款人和出借人均为自然人。

形式:通常为口头形式,很少有书面凭证。

利率:不受法律限制,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过高的利率可能被认定为高利贷。

担保:通常无担保。

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从借款到期之日起计算。

区别

| 特征 | 民事借贷 | 民间借贷 |

||||

|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 民间习俗和惯例 |

| 主体 |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 | 自然人 |

| 形式 | 书面或口头 | 通常为口头 |

| 利率 | 不得超过法律上限(24%) | 不受法律限制 |

| 担保 | 可有可无 | 通常无担保 |

| 诉讼时效 | 三年 | 两年 |